天津市第二殡仪馆骨灰迁移工作8月16日开始办理

【天津市第二殡仪馆骨灰迁移工作8月16日开始办理】#云观津城#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目前,市第二殡仪馆迁址新建项目已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新馆位于东丽区金钟街,占地面积498亩,建筑面积约8.7万平方米,年火化承载力约2.5万具,可安放骨灰12万具,其规模及设施均达到国家一级殡仪馆标准。

  骨灰迁移范围为:凡安放于市第二殡仪馆旧馆内的骨灰将全部迁移至新馆安放。即由旧馆地址:东丽区津滨大道199号(原程林庄殡仪馆)迁移至新馆地址:东丽区金钟街睦泽路16号。

  骨灰迁移时间为:2022年8月16日开始办理骨灰迁移手续。

  新旧馆服务接待时间为:旧馆接待时间:7:30至14:00;新馆接待时间:8:00至16:00。

  据了解,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为确保安全,此次骨灰迁移采用提前预约、自主迁移的方式办理。提前预约需预约骨灰迁移日期和具体时段,并按此时间到场办理手续,无预约的,现场不予办理迁移手续;家属以户为单位进行预约,一户家庭不论骨灰具数,预约一次即可;网上预约系统于8月15日开通,家属可通过天津市民政局官网、“天津殡仪服务”微信公众号、“天津市第二殡仪馆”微信公众号或“津心办”(APP、微信小程序)按照操作提示进行网上骨灰迁移预约;为不方便网上预约的老年人提供每日50个电话预约号。(预约电话:022-58910010)

  手续办理凭证包括:网上预约成功后发送的手机短信或预约码;市第二殡仪馆骨灰安放证原件(含智能磁卡);办理骨灰迁移手续的家属本人身份证原件。

  手续办理流程为:出示凭证。家属需同时持上述三个凭证到旧馆办理迁移登记手续,领取迁移登记单,已欠费的需先补缴安放费用;取出骨灰。凭迁移登记单到骨灰安放室取出骨灰盒;新馆登记。携带迁移登记单和骨灰盒到新馆迁移登记处办理安放手续,领取骨灰安放服务洽谈单;安放骨灰。携带骨灰安放服务洽谈单及骨灰盒到新安放室安放骨灰;领取新证。携带已签章的骨灰安放服务洽谈单到安放证领取处领取新安放证。

  在注意事项方面,新馆骨灰管理将全部采用智能磁卡安放形式,骨灰盒安放后统一实行封闭式管理;骨灰迁移后的安放层高保持不变。如原层高位置饱和,由市第二殡仪馆在原安放层高位置同档次范围内进行统一调配;如有骨灰安放证丢失等情况,家属需到旧馆先行办理补证手续后,再办理迁移手续;如需办理合葬手续,家属应在新馆办理续存手续时,向工作人员提出合葬需求;遇疫情、天气等原因,因故没能按预约时间办理迁移手续的,请家属重新办理预约登记。

  此外,为落实疫情防控要求,进入殡仪馆请主动接受测温、扫码、亮码,自觉佩戴口罩,按要求有序排队;为避免人员过于集中,每户家庭限定两位家属进入骨灰安放区域、业务办理区域等室内场所办理手续。

  市民可通过022-58910018、022-24373038、022-24796103等电话进行咨询;服务监督及投诉电话为:022-58910019。工作时间:7:30至16:00。

天津市殡仪服务

殡仪服务总站有三大服务职能:前期殡仪服务、骨灰撒海、涉外殡葬业务。

  一、前期殡仪服务

  总站所属13个殡仪服务站点分布在市内六区,业务辐射中心城区,承办业务包括:预定火化车、随车、接运遗体、冷藏遗体、入户布置灵堂、租赁灵堂,礼仪服务及全程引导殡仪服务,为亡人脱穿衣、理发、刮脸、美容、遗体防腐处理及为非正常死亡遗体整容等项服务。销售骨灰盒、寿衣、灵堂用品、遗体卫生包等各类丧葬用品。

  前期殡仪服务主要依托殡仪便民服务平台,实行一个电话受理即4000084890,一站式服务,推出3000、4000、5000元惠民便民服务标准并提供个性化丧葬服务。

  目前,提供24小时服务的站点有:四平西道服务站(总医院后门)、珠江道服务站(第四医院后门)、胸科服务站(胸科医院院内)、尖山服务站(医大二附属院内)、大直沽服务站、东二经路服务站(第四中心医院后门)、大桥道服务站(河东医院后身)、红桥服务站、万新服务站等9个站点。

  二、骨灰撒海业务

  骨灰撒海是节地生态安葬骨灰的一种方式,骨灰撒海业务由天津市殡仪服务总站组织实施,每年在春季、秋季开展,全年预约登记,报名咨询电话为27716792、27322944、4000084890。

    三、涉外殡葬业务

    殡仪服务总站便民科是民政部指定的华北地区承办国际运尸的服务网点

农村忌讳正午出殡,行人遇上出殡队伍怎么办

农村对于丧葬事宜还是非常重视的,也有一些很注重的细节,渐渐演变成习俗被人们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时间久了,很多习俗人们并不理解为何,却不敢问为什么,只觉得很玄乎,却说不上来理由。

比如今天要和大家说的两件事,也是从小就听老人们说要避免,不能触犯,却说不上来原因,今天就来试着和大家剖析一下吧~~

一、忌讳正午出殡
这点可能很多地方都有,我老家亦是如此,大多会选择早上出殡,大正午出殡的少之又少。

农村把时辰看得很重要,出殡是非常重视的一个礼仪,时辰上更是要多注意。

大部分地方都觉得正午出殡影响不好,但为何不好,怎么不好,都说不出个道理来。

我个人的理解是,拒绝正午出殡是为了保护遗体,正午大多温度比较高,不管哪个季节,基本上都是一天温度最高的时候。

而按照农村的丧葬习俗,会把遗体放在家里办好几天,遇到大夏天温度极高时,遗体还有腐烂现象。

如果再挑在正午出殡,那就可能加剧腐烂速度。

还有就是观念导向,农村有阴阳之说,觉得人去世了,不属于阳间,正午太阳正大,阳气也最重,对逝者的灵魂不太友好,故而不在正午出殡。

当然,后面这种说法没有什么依据,只是农村的一种传统观念,不正午出殡的最实际原因,还是担心遗体腐化吧。

二、忌行人遇上出殡队伍
这个说法相信很多地方都有,不管是行人,还是迎亲队伍,只要遇上出殡队伍,大部分人都还是挺忌讳的。

这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只是人们觉得,出殡队伍接触遗体,身上有丧事的气息,心理会不舒服,或影响心情罢了。

而为了缓解这种心理,农村就有一些仪式或做法,这里分享5种比较常见的。

一、开车路过灵棚时,开车的人需要开窗扔一些没吃过的食物或硬币零钱出去,食物和硬币零钱选一样。

比较忌讳在灵棚前面停车,需要边开车边扔出去。

很多人觉得这样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办白事的主人家的一种礼貌,做这些路过的行人能消除一些心理烦恼。

所谓破财消灾,也是这个道理!

二、开车和出殡车碰头在农村看来是好事,农村常说“棺不离八”,而“八”通“发”,故而说“见棺发财”、“紫气东来”,蕴意为好事,有好运。

当然,这是一种祈愿,大家无需当真,就当遇上出殡车不是啥坏事,小心驾驶过去就好了。

比较忌讳的是尾随出殡车行驶,走到出殡车当中。

如果真不小心开到出殡车行列,可以选择在最近的路口停车,撕破裤脚继续前行就好。

回家先跺三次脚,吐三次唾沫再进家门。

为何这样做我也说不上来,只听老一辈就是这么说的,有的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尊重老一辈的习俗也没事。

三、如果不得不路过殡仪馆或火葬场门口,则最好不要停车,必须停车的话,下车前要鸣笛三次,上车时也要鸣笛三次。

这其实和农村放鞭炮一回事,是一种对亡灵的告慰与尊重,也是对逝者家属的一种安慰。

四、如果遇到两辆出殡车顶头相遇,不管出殡是否完毕,都需要带上戴孝人员请扔下一些硬币零钱就好了。

五、如果受邀参加出殡车,参加完仪式,在逝者家属家里吃完饭后再回家,如果不吃饭,也要收主人家红包或烟酒才能回家,需要避免让主人家跑空车!

开车参加葬礼或上坟祭祀,开车前要打开大灯行驶到一个路口后才可关灯。

这些做法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只是人们希望做点啥以此改变点什么。

而所谓忌讳这件事,其实就是人们的心理作祟。

农村觉得丧事是压抑的,参加完丧事也需要做点什么,来赶走参加葬礼后压抑的心情和情绪,才能逐渐把心情调整回来,继续以后的工作和生活。

当然,大家不需要太当一回事,做这些能让你心里面舒服些,那就做,如果觉得没必要无所谓就不做,也不会有什么不妥。

只是去人家就需要尊重人家的习俗,入乡随俗也是对逝者家属的尊重,更能促进关系的递进。

雨打棺十年酸,雨洒坟出贵人,出殡、下葬遇下雨好不好

一、认为出殡下雨好的俗语

有俗语说“雨淋新坟,定出贵人”,这句俗语的意思其实就是说,如果刚埋下去的新坟就遇到下雨,对逝者的家属是比较好的。

所谓的贵人,也有大富大贵之意,蕴意不会饿肚子受穷。

还有的说,下葬时遇到下雨,是暗示来年风调雨顺,庄稼有好收成,逝者的亲人生活会越来越好,发展也会顺风顺水。

农民自古以来就真的是靠天吃饭,靠地为生,以种植为主的农民当然祈求风调雨顺,以前粮食不高产,遇到干旱洪涝灾害庄稼颗粒无收,农民就得饿肚子,所以才会万事万物都想到庄稼生长上。

而干旱是农民种地遇到最难处理的问题,所以出殡遇到下雨,人们都会觉得,也许是暗示风调雨顺日子越过越好。

还有的则觉得出殡下雨,是暗示逝者子孙心想事成的意思。

当然,不管是暗示风调雨顺,还是心想事成,都没有什么依据,可以视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与憧憬。

二、认为出殡下雨不好的俗语

有的地方又觉得,出殡遇到下雨非常不好,俗语说“雨打棺,十年酸”,意思就是说,如果出殡时突然遇到下雨,雨水淋到了逝者的棺材,那暗示之后十年要受穷。

所谓“酸”也有“穷酸”、“心酸”的意思,人们会觉得非常不好。

当然,刮风下雨是自然规律,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所谓好与不好,都是人们的一种想象,并没有什么客观存在的依据。

觉得好的,会想到雨水“润物细无声”,觉得不好的,则会觉得雨水溅在棺材上,是一种屋子不好,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心酸,自然联想到生者的生活。

甚至觉得一个人都去世了,他的一生都结束了,送走他时还要被雨淋,自然让人们觉得这人实在可怜,或者说,自己去世了,还要难为亲人们。

毕竟下雨了,农村送葬大多需要送到较高较远的山上或树林里,还要抬着笨重的棺材前行,遇到下雨路上打滑,就很容易摔倒。

所以出殡时遇到下雨,的确不太好,主要还是不方便抬棺出行。

而且农村办酒席一般都要在外面搭棚子,下雨送葬人员从外面回来,脚上容易粘上泥巴,很容易把主人家弄脏,打扫也很麻烦。

所以不管怎么想,出殡遇到下雨都不太方便。

民间还有些关于说出殡遇到下雨的说法,说是出殡遇下雨不吉,俗称“雨淋灵”,“灵”可以理解为灵柩、棺木,就是下雨淋到灵柩上的意思。

农村办丧事比较讲究,棺木在出殡前都是放在灵棚里的,只有到出殡吉时,才会被抬出来准备下葬。

抬棺中大多是不撑伞的,但出殡之日是找专门的人看好的,所以哪怕这天下雨,或者出殡前没下,出殡时就下,那也只能继续抬棺出殡,不能说抬出来又重新抬回去。

所以如果真遇到出殡下雨,人们才会觉得是注定了的。

所以习惯性地把自然现象魔化,觉得“雨淋灵辈辈穷”,都是在表明民间认为出殡时下雨不好的观点。

三、雨洒坟,出贵人

出殡时遇到下雨不好,但下葬后下雨,却被视为大吉。

传统观念是觉得,下葬了下雨,是上天对逝者及其家属的庇护。

雨水能滋养孕育万物,已经安葬好,盖上了黄土而遇到下雨,人们觉得是蕴意雨洒黄土的意思,逝者就像刚种下去的庄稼一样,在雨水的滋润下,植物会越长越好,逝者的后代也会越来越发展的好,要么逝者后代出贵人,要么有贵人相助。

当然,这只是人们的一种期望,并没有什么客观依据,所以大伙儿听听就好,不必当真。

个人的理解是,出殡时下雨认为不好的原因在于给送葬队伍增加了难度,万一抬棺摔倒对逝者不敬,抬棺人摔伤对生者也不好,所以出殡还在路上自然希望晴着好办事。

而下葬后,逝者已经安葬,已经入土为安,生者可以歇口气,遇到下雨也不用着急。

而且刚埋下的土壤遇到雨水能堆积得更扎实,不容易飞尘,更不容易被野狗刨开,后续扫墓整理坟墓也要省心一些。

为什么在出殡之前,要在棺木后,打碎死者生前用过的碗?

死亡我们每一个都必须经历的事情,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丧葬一直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民间还有着“喜事可省,丧事要重”的讲究。古代的先民们,没有科学理念的支持,对大自然的一切都懵懵懂懂,所以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无法正常的理解。于是便有了祭祀供奉先人,以这种丧葬的风俗,来慰藉悲伤的情绪,悼念亡者,甚至祈求亡者能够护佑后世子孙。

出殡

丧葬礼仪是民间最重要的,也是最隆重的礼仪之一,古代的丧葬礼仪十分繁杂。从逝者去世的那一刻起,丧礼其实就已经开始了。

刚去世的人,家人要为其招魂,还要烧“倒头纸”。然后,为逝者梳洗打扮,古人称之为“小敛”;而“大敛”则是指将逝者装殓入棺,一般在去世之后的第三天进行。小敛结束之后,要为逝者报丧。报丧之后,亲友们要来吊孝。

出殡

按照古代的丧葬风俗,棺椁至少要停留三天以上,这其实是寄希望于逝者能够复生。实际上,民间的丧葬风俗中,棺椁停留的时间要远远超过三天,这是由于葬礼的礼节繁复,所以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后来受到了佛道两家的影响,人们还要“做七”,就是要七天一祭。其中“三七”和“七七”最为隆重。

出殡

在这之后,就要举行出殡的仪式。

出殡,就是指把棺椁送到墓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将逝者护送离开阳间,前往阴间的过程。也是亲人们为逝者举行的最后的告别仪式。出殡是丧礼中,最能够体现家族团结的仪式,所以丧礼出殡在老祖宗眼中越盛大越好,所有的亲人在这个时候都要在场。

出殡的过程中,也有很多风俗讲究,其中有一个讲究是要在将棺椁移出灵棚的时候,将逝者生前用过的一个饭碗,在棺木后面打碎。老祖宗称之为“斩殃”。

出殡

所谓“斩殃”,说的是斩绝鬼祟,祛除灾祸。

老祖宗认为先人在从阳间前往阴间的路上,会有很多邪祟侵扰,所以就要举行一系列的仪式来让这些鬼魅不要拦路。人们在出殡的路上抛洒纸钱等等的风俗,都是为了打发小鬼,能够让亡者顺利前往阴间。

还有一个原因是,在逝者棺椁后打碎逝者生前的饭碗,是为了让生者断绝对阳间的留恋。在民间的风俗中,烧逝者的衣服、枕头等等的风俗,其实和打碎逝者饭碗的寓意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让逝者断绝对尘世的留恋,尽快投胎转世。

出殡

古人讲“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除了彰显孝道之外,还体现出了老祖宗最原始的“灵魂不灭观”。而老祖宗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都是源自于人们灵魂深处对于死亡的恐惧,以及对生的渴望。人们在为逝者举行丧礼的过程中,就像是生者为逝者搬家的过程,为了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得安逸,所以人们就会在每年的清明、十月一等等时节去祭祀、供奉先人们。